菏泽靓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发展与质量年度报告
(2017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鲁政发(2012)49号、鲁政发(2015)17号等文件精神,在菏泽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我们菏泽靓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有序推进”为主题,按照“提高教学质量,突出科研强校,推进信息化建设,共创和谐校园”的总要求,深化内涵建设,提升治校能力,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程度,着力深化和谐校园内涵,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凝心聚力、求真务实。2017年度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综合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开创了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现将本年度发展与质量情况报告如下:
一、 学校人才培养水平与能力
我校是由菏泽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位于菏泽市双河西路1号,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
开设有美容美体、美发与形象设计、影像与影视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汽车维修与应用五个专业,2017年招生167人。
我校属一所民办学校,建校多年来,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工风雨同舟、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在艰难的办学条件下,一直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质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我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建立了理论与实习教学一体化教师队伍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定有教师学历达标和培训规划,对所有专业课教师进行了中级工操作技能培训。学校现有教职工42人, 专任教师2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3人,占专任教师的12%,本科以上学历者6人,本科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的24%;其中,国家高级技师5人,技师11人,高级4人。
2017年,1月,我校在菏泽市牡丹区牡丹办事处阳光社区租赁土地(菏泽市规划文教卫用地)80亩,租赁期限22年,以用于新校区建设。
二、 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生发展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注重集“课程、基地、师资”三位一体的项目实战教学体系建设,实施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养成。
各专业均建立了稳定的、数量足够的紧密型基地,能够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为学生职业技能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强化职业技能,实施了“多证书制”,各专业均建立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资格的培训相互融通,教学与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认证紧密结合。
目前,学校各专业学生取得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主要有美发师证、美容师证、摄影师证、按摩师证、化妆师证等。
各专业积极组织举办学生职业技能比赛,为学生展示和提高技能提供平台。目前,学生双证书获取率为 99%,其中高级技能证书获取率为 55.7% 。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的基础性工作,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的长远发展,也是衡量一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积极应对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强化就业导向,使教学工作更贴近行业实际、贴近社会实践、贴近工作过程,人才培养工作和社会服务更具有实效性,统筹毕业生顺利入职与长远职业发展,加大开拓创新力度,全面实施就业服务强基工程,精心打造职业指导品牌特色,不断提高毕业生职业能力,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17年8月底,本年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7.89%。根据学校招生就业办回访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座谈等方式了解到,毕业生第一年的月收入平均为2890元,自主创业的比例占到33%,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为95%,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4%。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自主创业体验创业历程,在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学生的责任意识、信用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学院先后涌现一批创业典型。
如:靳良强是我校2011级美发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表现出色,学习成绩优秀;2013年第三学年实习期间,他被学校安置在了上海进行实习,由于他勤快,能吃苦,再加在学校学习的基本功扎实,受到了店老板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同时他也学到了许多开店经营的经验。2014年初他反回菏泽,用打工挣来的钱在自己所在的集镇开了一家自己的美发店,月收入13000多元。
三、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及相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各专业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以专业为载体,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通过实施“工学结合”、“创新创业”,构建了“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成果共享”的“四共享”全面合作机制,并依托多样化校企合作机制,深化具有各专业鲜明特色的“知行并进、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探索建立了体现“对接行业发展、促进校企共赢、保障学生就业”理念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各专业在到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业教学委员会、行业企业专家和本专业教师及毕业生代表进行充分论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完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内涵为手段,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专业人才培养的制度规范与运行机制,高质量地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等方面形成了人才培养新机制。这样,从专业设置与调整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从专业课教学到实训、顶岗实习,从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合作育人环境,推动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在更加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新平台上有更高的质的提升。
以“工学结合”为主线,凝练特色,构建适用于不同专业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服务的行业企业特点出发,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和教学组织形式。依照职业岗位特点或行业企业生产、服务、管理周期,调整教学运行时间,建立以“分阶段多学期”为结构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传统学期设置壁垒,试行阶段授课制等。
为了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我校采购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平台管理系统,其网络教学环境和强大的信息管理功能为师生提供一个交流协作的平台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成为构筑于校园网基础上的沟通教、学、管理三者之间的桥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学质量。
建成电子阅览室,内含电子图书近万种,集电子型文献(如磁盘、光盘、网络服务等)阅览、咨询、培训、服务为一体,可以向师生提供多种媒体形式的知识类型,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从而大大扩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范围。
为了充分利用上述软件的使用,充分利用共享课程资源管理平台系统,为改善教师教学办公条件,提升服务能力,学校为每位专兼老师配备笔记本电脑1台,并为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打印机、数码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
四、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构建与实践
通过校企合作来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资源与环境,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课堂学习与工作实践的有序交替,使学生接受一定的职业技能训练、获得一定的工作经历,能够胜任未来从业岗位、独立开展工作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我校自建校以来,就针对本校所开设的专业,一直致力于与各用人单位联络,建立用人供求关系。上到北上广深等大中城市,下到本市乡镇集市,已达两千余家。并与合作单位共同组建了校企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明确了委员会在专业建设中的职责,并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以切实有效地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五、问题与展望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学校还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如高水平专业领军人物数量不足,部分专业发展还不够均衡;教师服务能力还有差距;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偏低等。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为学校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成为赋予我们的新使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指明了方向。我们决心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增强办学活力,彰显办学特色,强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不断提升学校内涵持续发展能力和深度的社会服务能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菏泽靓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7年12月31日
附:1、《计分卡》 2、《资源表》
附件1
“计分卡”指标
“计分卡”是一种综合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工具,其关键指标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月收入、母校满意度、自主创业比例、雇主满意度、毕业生升学比例等6个反映就业数量和质量的指标。所有的指标建议选取学生毕业半年后到1年之间某个时间点进行调查。
计分卡
学校名称 | 指标 | 单位 | 上年度 | 本年度 | |
1 | 就业率 | % | 94.28% | 97.39% | |
2 | 平均月收入 | 元 | 2400 | 2860 | |
3 | 母校满意度 | % | 91% | 92% | |
4 | 自主创业比例 | % | 28 | 31 | |
5 | 雇主满意度 | % | 90 | 93 | |
6 | 毕业生升学比例 | % | 1 | 3 |
备注:1.“平均月收入”指包含奖金、提成、住宿、住房公积金等折算成的总和平均。建议随机抽取三分之一以上的样本进行统计。2.“母校满意度”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母校表示满意的比例。3.“雇主满意度”指录用当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单位对录用学生的满意度评价。4.填报数据如有小数,请保留两位。5.报送时采用EXCEL表格式。
“资源表”指标
“资源表”系反映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宏观管理工具,其核心内容包括:招生数、生师比、“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20%编制员额自主聘用兼职教师比例、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课课时占比、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情况、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教学用房面积、生均校内实践基地使用时间等9个指标。
资源表
学校名称 | 指标 | 单位 | 上年度 | 本年度 | |
1 | 招生数 | 人 | 0 | 326 | |
2 | 生师比 | — | 1:20.4 | 1:17.5 | |
3 | “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 | % | 12 | 20 | |
4 | 20%编制员额自主聘用兼职教师比例 | % | 0 | 0 | |
5 | 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课课时占比 | % | 16 | 19 | |
6 | 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情况 | 元/生 | 2000 | 2000 | |
7 |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 元/生 | 6119.95 | 7845.93 | |
8 | 生均教学用房面积 | 米2 | 11.75 | 13.69 | |
9 | 生均校内实践基地使用时间 | 学时/生 | 465 | 485 |
备注:1.生师比=在校生数/教师总数。2.“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双师”素质专任教师人数/专任教师数。3.20%编制员额自主聘用兼职教师比例=聘用的兼职教师数/编制员额数。4.企业兼职教师专指聘请来校兼课的一线管理、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课课时占比=校外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课时总数/专业课课时总数。5.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在校生数。6.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情况=该专业实际财政拨款数/该专业在校生数。7.生均校内实践基地使用时间=校内实践基地校内学年使用学时总数/在校生数。8.填报数据如有小数,请保留两位。9.报送时采用EXCEL表格式。